今天,我们要走进吉林市的乡村,听听那里的人们与冰雪结缘的故事。故事的开头,我们从青山村土生土长的张航铭讲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冬天来临之前,在距离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仅一步之遥的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青山村,张航铭完成了对自家度假山庄的又一次改良:客房里配备了原木家具、智能马桶和超大浴缸,灶台上却依然炖着松花湖鱼和小笨鸡——时尚元素与东北风味相互碰撞,让很多来度假区滑雪的外地游客记住了“丰图山庄”的名字。
早在2014年初、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刚刚成立两天的时候,张航铭的生意就跟着开了张。近十年来,度假山庄经历了三次升级:从最初的农家院、到中间的翻建扩大、再到最近的一次装修,不但硬件设施有了提升,功能也变得更加综合。
在他看来,度假山庄发展到今天,多亏了自己的选择,也多亏赶上了吉林冰雪产业发展的好时候:“我之前在长春做旅游,对这个行业比较敏感。听说这边建了这么大一个冰雪度假区,就毅然决然返回了家乡。我觉得家乡借助冰雪的红利,迎来了一次好机会。”
在地处“冰雪黄金纬度带”的吉林市,“雾凇之都、滑雪天堂”的名头不断打响,类似的故事也在很多乡镇村屯接连发生。在青山村一百多公里以外的舒兰市小城镇南阳屯,一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张航铭一样,抓住了返乡创业的良机。
作为全省有名的赴俄劳务输出基地,南阳屯利用独特的人文资源,在村里建起了俄式塔楼和套娃城堡,“普希金庄园”“门捷列夫庄园”“喀秋莎民宿”“顿河餐厅”等一批餐厅民宿也拔地而起。
民宿经营者李茂英说:“我们的民宿风格基本都是欧式的,还有俄式餐饮,主要有手抓饭、列巴、羊排、牛排、苏伯汤。一天的营业额怎么也得在5000元左右,一个月就是15万。”一个冬天下来,他们赚的钱并不比出国打工少。
从2019年起,舒兰市以“俄式风情·冰韵南阳”为总体定位,在南阳屯大力发展“冰经济”,把小村屯建设成集冰雪旅游、文化展示、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俄罗斯风情小镇;
与此同时,舒兰市在上营镇二合村打造了“吉林雪乡·舒兰二合”,发挥当地降雪量足、积雪期长的天然优势,做好“雪文章”。二者差异互补、遥相呼应,成为舒兰发展冰雪旅游的“双子星”。
二合村党支部书记卢才书介绍,近年来,舒兰市在“二合雪乡”陆续建起了山门、观景台、威虎山寨等地标建筑,另外还有了滑雪场。2021年11月,又引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二合村合作,成立了吉林雪乡投资开发旅游有限公司,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变身”成为企业员工的机会。
在冬季文旅项目的带动下,农民从“土里抠钱”变为“雪中掘金”,身份的转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在磐石市烟筒山镇,从吉林磐石莲花山滑雪场建成时起,养蜂人谢玉龙就趁着冬季农闲来到雪场打工。后来他又考取了滑雪教练资格证,从普通工作人员转型为滑雪教练。
“咱们有很多员工都是当地人!以前我们冬天都没有什么事做,现在不但有钱赚,还能参与一项很好的运动。周边乡镇这群孩子也能跟着一起玩,现在滑得都特别好!”谢玉龙说。
近年来,游客在冬季来吉林市“滑粉雪、赏雾凇、泡温泉、添装备、过大年”,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在个体被带动的同时,农民之间也实现了相互带动。
丰满区小白山乡段吉村的孙艳红经营的源民山庄临近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每年冬天都要雇十几个周边农民来帮忙,当地自产的农产品也能在她的帮助下进行销售。
“附近这些村屯有养鸡的,我家不够用了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就给我送来;秋天采摘的蘑菇我也负责收购,之后就代他们卖了;我还做了礼品盒,客人需要什么我就打包发货。一个冬天我们能卖四五十头猪、四五百斤蘑菇、两三千个鸡蛋鹅蛋。”孙艳红说,这些东西可是抢手货,每到过年的时候都不够卖。
如何让冰天雪地达到效益最大化、并且持续实现效益?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的思考从未停止。
背靠着享誉海内外的雾凇奇观观赏区——雾凇岛,龙潭区乌拉街镇韩屯村从2014年开始掀起民宿发展热潮,目前全村已有86家特色民宿;凭借着深厚的满族历史文化底蕴,“乌拉满族过大年”活动的开展让冬日里的小村庄愈发热闹。然而在韩屯村党支部书记胡彦看来,从来不愁游客的韩屯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胡彦表示,韩屯村有很多非遗项目,如满族剪纸、鹰猎文化、萨满祭祀等等,已经成为当地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年,他们还将从招商引资、景区发展等方面着眼,重点打造满族民俗旅游。争取用半年左右的时间,让韩屯村的基础环境和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
让我们再说回张航铭。像韩屯村一样,这些年来,他的家乡青山村也一直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如今他当上了青山村党支部副书记,更有义务带领村民们继续往前走。
张航铭说,今年村里建设了十几栋温室,准备经营反季节蔬菜水果采摘,从浙江招商引资的民宿项目也已经平稳落地。还有其他一些具体项目,也将围绕青山村的区位优势、冰雪资源陆续开展,并与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积极展开合作。“现在不仅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岗位和收益,村集体经济也是逐年向好。相信我们村会越发展越好,每个人会越活越开心!”
张航铭和乡亲们的故事,也映照着当下的吉林乡村。
在寒地冰雪资源充沛的吉林市,以冰为桥,以雪为媒,一个个“冰雪生金”的故事不断涌现,在乡野之间展开生动实践。
在这个全民皆“冰”、热“雪”沸腾的时代,严寒不再意味着凋敝萧瑟,而是满载着蓬勃动能和无限希望。冰雪产业正在打通乡村振兴的发展脉络,不断激发广袤乡村的发展动力。
记者:商越洋
编辑:隋欣
吉林广播电视台 | 吉林大喇叭
工匠精神|吉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制造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