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788位真人故事
(资料图片)
我是李宏天,艺名李天艺,24岁成为面塑和泥彩塑非遗传承人。
因为家境不好又喜欢吃,15岁开始在烹饪学校学厨艺,一次看到老师做面塑,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我沉浸于这千年的民间艺术7年,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金奖,银奖。
如今通过网络、现场培训传承面塑这门手艺,就想让大家了解并热爱,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艺术。
(我在带领徒弟创作中)
1999年,我出生于广东从化。从小就喜欢听长辈讲故事,尤其是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
再长大一点,我就自己看历史书,应该是小时候的这种爱好,让我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认识有了一个启蒙的开始。
除了看书以外,我还喜欢吃。平时待在厨房的时间最多,有时还会帮忙弄一下吃的,那时我就想,当厨师多好,不缺吃的。
(创作的作品:《二郎神》)
因为喜欢,15岁初中毕业,我就去了烹饪学校学厨艺。 可之后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学完我就改行了。
要说这事还得从一个面团说起,有一次,看着面塑师傅手里的面团, 经过捏、搓、揉、掀,片刻之间,一个栩栩如生的小人儿便脱手而成。在那一刻,我张大了嘴巴,震惊不已,感觉太神奇了!
打那以后,便对面塑喜欢得一发不可收拾,闲来无事就到处去打听,哪里有卖面塑的材料。还把自己的伙食费,匀一点出来买材料,一有空就去捏捏自己觉得好玩的东西。
就这样,因为自己动手能力强,学得也比较快,玩着玩着,我便转了行。 17岁毕业后,就直接跟着面塑师傅去学习了。
(作品:《钟馗》,你看那肌肉线条是否逼真?)
师傅对我要求很严格,他说,做面塑一定要精益求精,必须先学习很多资料,必须要了解很多传统文化,才能做好这件事情。我很用力地点了点头。
从那时候起,我就跟着师傅学习,他给我讲了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包括一些历史故事,让我获益匪浅。
当时,师傅的第一批学生中,我不是最优秀的。 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也知道要想有突破,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10倍的努力。
所以我每天干活、捏面都会去花很长时间下功夫,每天早上最早到达的那个是我,最晚走的也是我。
(作品:《寿星公的仙桃》)
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悠长,尤其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而我算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美术、美学方面的系统学习和熏陶。要想做好面塑这一门千年的艺术,真的很难……
那时候,我经常拿着手机,在网上查各种关于面塑的资料,有好几次熬夜学习,累的手机掉到地上也不知道。
有一天早上,师傅来到课堂,发现我竟然因为学习,睡在了桌子上没有回去 。顿时被我的认真,执着打动,后面师傅就让我当他的助教,帮着做一些小的作品配件,不但如此,还亲自带着我学习,进行作品创作。
(获奖作品:《取经归来》)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那时捏出一样东西给人家去看,如果得到很多人的赞赏,就会更有信心,更喜欢的去创作作品。有时看着面前自己做出来的成品,比玩什么都开心!晚上睡觉都能笑出声来。
2020年,我试着创作“四大天王”。 当时因为创作比较有激情,自己完全忘记了时间,天黑了又亮,自己始终没感觉到困,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
就这样子一直在做,完全达到了忘我的状态,后来才知道我 足足在工作室创作了26个小时,没有休息。
(获奖作品:《四大天王》)
每个作品的背后都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别看我们用工具,通过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和头面,再披上发饰和衣裳,最后作品看起来栩栩而生,神乎其神,但其实 创作的过程可是要 费一番深功夫的。
人体比例,包括做肌肉线条,都有讲究,否则作品看起来不协调,不够生动,也不能打动人。
(看出来我在创作什么作品了吗?)
当时,为了找到那种恰到好处的比例和美感,我会去找一些关于人体结构、美学方面的书去看,去研究,尤其是人物的表情。
塑造一个人物的关键,就是头像, 我一般都是捏了好几百个头像去对比、去看,最后再决定用哪种方式去表现。 只有这样不断地练习,才能做到精益求精。
但单单这样埋头苦练也是达不到效果的,一个人的表情,有喜怒哀乐,不能靠想象去捏出来,要在生活中去体会,体验,去悟,需要了解其中的变化与不同。
(创作作品《关云长》)
我刚开始,自己对着镜子,摆出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捏完之后再对照着镜子看像不像?是否自然?
再后来,为了达到我要的那种自然效果,我就会去茶馆,找一个好的可以观察的位置,一边慢慢喝茶,一边看店里的人来人往,去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动作。 这些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都运用在了我的创作中,提升了我的创作技能。
(我在讲解教学中)
朋友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你的作品,大都是神仙人物?
我告诉他,因为面塑的创作来源就是为了祈福,以前的传统,就是祈祷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景。如我们拜的观音菩萨、太上老君都是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等。
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也有经常在看《中华上下5000年》这样的历史记载,包括一些四大名著,一些佛教的书籍。
(赋予作品灵魂,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2022年我的两个作品“取经归来”“常胜将军赵子龙”, 分别获得了第十八届广州市工艺美术精品展览,工美金工奖中的“金奖”和“银奖”。
这个作品的创意,其实就是我一直喜欢的传统文化的反馈,西游记和三国里面的人物,都是我从小就知道并一直喜欢的。西游记里面要取得真经,必须经历八十一难才能成功,这和我们平时做人做事是一样的,都要经历风雨、才能遇见彩虹。
(赋予作品灵魂,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获奖后,业内对我的作品高度赞赏,而我的面塑艺术水平通过各类比赛,还有自媒体的传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也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我的作品,进行定制、收藏。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投射进去的总有反馈,你的努力付出总有回报。 但在你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我沉醉于面塑的创作、创新中,陪伴家人的时间就会比较少,还有我的同龄人朋友其实并不多,因为你做艺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
(作品:《观音菩萨》)
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我目前的精力和时间,主要投入在作品创新中,同时也在不断研究和改善面塑的材料。
传统的面制品,材料主要是面粉做的,现在我用的材料改进了很多,加了很多其他元素,包括一些乳胶之类的,所以现在出来的作品, 既能防水防摔,又可以永久保存,更利于面塑艺术传承。
(获奖作品:《常胜将军赵子龙》)
2022年真是我的丰收年,我的另外2个作品“综合《齐天大圣孙悟空》”“综合《韦陀天》”在第九届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上,分别获得了珠三角“工美金匠杯”工艺美术创新“金奖”作品和“银奖”作品。
越来越多的作品被认可,让我更有信心继续推广面塑这门民间艺术, 我要用创新的理念去推广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光辉,在我们年轻一辈的努力下传承下去……
(作品:《王灵官》)
如今,我在家乡从化,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李天艺雕塑”,平时除了参加一下公益活动推广面塑艺术,也有招收一些徒弟学习面塑。
现在,也有在儿童教育这些板块进行传承 ,如手工活,还有课程教学这样的活动,这些都是为了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小孩子认识、知道面塑这门艺术。
(动物与人像创作的结合)
目前更多的是我在自媒体上,向大家传授面塑的知识、来源和传统文化, 关注的人员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也有一些外国朋友,喜欢面塑的作品,结缘后购买收藏的。这些对面塑的传承都有很大的帮助。
也有一些国外的商家联系我,让我做游戏里的人物,包括很多客户想定制游戏类型的人物,不过被统统都被我拒绝了。
我个人不喜欢玩游戏,也不喜欢游戏人物,自己也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去创作这种题材的作品。
因为作品也是有灵魂的,你喜欢就能赋予感情的去创作,不喜欢的,做出来的东西,那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有些作品可以先成型,再上色)
我之所以一直研究并喜欢面塑,不仅仅是因为创作作品被认可的那种兴奋,更多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辩证学习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我辈传承人的责任。做艺术的,一定要专注,不能轻易被其他影响,否则是无法静下心来搞创作的。
我平时做作品,也会听到一些外界不一样的声音,但我还是要继续坚持自己所坚持的。
(我的工作室)
我个人觉得,当你确定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不要中途而废,你去想做这件事情,就把它的高度定到最高,你就一直往前面冲就行了,不要受太多的影响,这样子你才会成功,才会做得更好。
古话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你肯去吃苦,你最终得到的东西肯定是甜的,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抖音搜索“李天艺雕塑”关注本文主人公,还有更多精彩视频
【口述:李天艺】
【编辑:南方芮雪】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南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5786号-52
联系邮箱: 954 29 18 82 @qq.com